出版伦理
出版伦理声明
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意识并践行道德规范对于学术研究、论文写作以及出版环节的每位参与者来说至关重要。《船舶》本着坚守高标准出版伦理道德的理念,以透明的、规范的服务践行这一承诺,并在发现作者文章存在学术不端的情况时提供正确的建议。以下我们列出几项对本刊而言至关重要的出版道德理念与准则,以供投稿者参考,更详尽的内容,敬请参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 (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的官方网站(http://www.publicationethics.org/)以及欧洲科学编辑学会(EASE)等机构制定的出版道德标准。
一、作者的出版伦理
作者有义务表明论文为原始性研究工作内容,不含任何伪造、欺骗、剽窃创作的内容;并未滥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工具进行写作(包括但不限于生成论文主体架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等)。
论文不涉及国家或商业秘密,不涉及任何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侵权问题,需经作者所在单位保密审查并盖章。投稿时,应将版权协议、保密审查证明上传到本刊投、审稿系统的版权协议处。作者郑重承诺论文无一稿多投,论文的内容未曾在其他任何刊物和媒体以其他任何语言发表过;作者也保证在收到编辑部的退稿通知前,该论文不另投其他刊物。
引用文献均已明确标明引证来源,并以参考文献著录方式列出。为本文提供科学资助、咨询的单位和个人等,均已在致谢中列出。作者尊重审稿专家和编辑的修改意见,并且同意所投送的稿件在发表后,该论文的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权和独家代理权授予《船舶》编辑部。在投稿之后,尤其是在录用或出版之后,作者如发现文中存在错误应主动与编辑部联系,以便及时更正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作者务必杜绝如下学术不端行为:
1、一稿多投:作者有义务确保投稿论文的原创性,并确认从未发表过;投稿至《船舶》时,该文未同时投稿至其他期刊,也未处于任何其他公开出版物的任何评审阶段。如若该论文已经以不同形式发表(包含不同语言发表),或是有类似的论文已出版、已翻译,作者均需在投稿时加以说明。故意再次发表已出版的论文,是严重违反出版道德伦理的行为。
2、剽窃:剽窃是最常见且极其严重的一种违反出版伦理行为。剽窃指作者未经原创者同意、未以引用文献或致谢方式,刻意擅自使用他人作品。剽窃的形式包含直接转帖及改写他人的作品,可涉及数据、文字、语句、段落及想法和概念。我刊绝不允许任何剽窃行为。
3、合作/著作者身份:表明作者身份是为了确保对本研究有贡献的人员能得到认可,也表示其对该研究负责。蓄意扭曲研究者与该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不正当的行为,会损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投稿作者需取得共同作者的授权与同意,方可投稿。不接受AI工具作为论文作者署名。
4、原创性:作者不应将已出版的数据当作原始资料再次投稿,只有作者明确告知与适度引用时除外。
5、研究造假:研究造假是指数据或结论非由实验或研究所得,而是作者伪造篡改而来。在任何情况下,研究者的所有计算推导和数据表示应经仔细校核,不能造假。不得使用AI工具伪造文献、内容或数据。
二、同行评审
1、所有将发表的稿件均须经严格的双向匿名同行评审。
2、作者可向编辑部推荐2~3名审稿人,亦可指明需回避的审稿人,稿件的实际审稿人最终由编辑部确定。
三、审稿专家的出版伦理
保证科学准确地审理稿件,并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评审内容严格保密,尊重作者的研究成果。规避存在利益关系的稿件。
1、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对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进行审查;对研究方法是否得当、科研设计是否合理,结果、结论是否准确,是否存在泄密等方面提出公正的评价,以帮助编辑判断稿件的取舍;对文章存在的问题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以帮助作者提高论文质量。
2、对所审稿件只在学术性上进行评价,不对个人作出评价和进行人身攻击。稿件取舍不受投稿人性别、宗教、信仰、种族以及地位、资历和权威性的影响,须用充分的论据和事实清楚阐明自己的观点。
3、按时对审阅稿件填写审稿意见,在规定时间内反馈给编辑部。如不能按时完成,应说明情况并退回稿件。
4、对审查的稿件严格保密,不给他人传阅、讨论,不使用和发表所审阅稿件的数据、观点、结论,如要使用,须征得作者同意。
5、论文前期研究中明确引用的报告、论据都必须明确表明来源。审稿人需确认作者未引用的已经出版的作品;按照自身知识认知范畴,向作者说明所提交论文与已发表论文和数据之间的相似性或重复性。
6、所有审稿意见和信息都必须保密,不得用于个人用途。审稿人不得审阅与文章作者、单位、企业由于竞争、合作而产生的有利益冲突的文章。
四、编辑的出版伦理
1、编辑应按规定的流程处理稿件(详见本刊稿件处理流程及说明)。
2、在稿件通过初审后,编辑部应邀请同行专家对稿件进行评审,采用双向匿名审稿形式,保证将稿件送给合适的审稿人评审,并应督促审稿人及时返回评审意见。
3、编辑部在审稿过程中应做好审稿人和作者个人信息以及有关内容的保密工作。
4、当发现疑似学术不端行为时,编辑部应调查核实,并与作者取得联系,听取作者的解释和说明。一旦确认作者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对于评审中的稿件将予以退稿,对于已在网上发布的稿件将视情采取勘误或撤回处理,对作者将予以批评教育,必要时可通报作者所在单位。
五、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1、除了编辑部初审和双盲同行评审之外,本刊亦采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进行辅助筛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需进行2次,第1次检测在收稿时进行,第2次检测在稿件发表前进行。
2、检测软件采用中国万方“万方检测-期刊论文合作版”(WFSD)与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实现对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快速检测。当检测发现稿件的总文字复制比超过30%时,可直接退稿;当总文字复制比在15%~30%之间时,应将检测结果告知作者,要求作者进行修改;当总文字复制比低15%且已在文中正确标注引用时,视为可以接受。
3、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研究伦理等,详见CY/T 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4、不得滥用AI工具进行写作(包括但不限于生成论文主体架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等)。
《船舶》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