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船舶轴系纵向振动特性预报软件设计与实现
刘义峰, 李解, 卢闫, 张正艺, 吴均云, 李家盛
船舶    2024, 35 (04): 75-84.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4.04.009
摘要26)      PDF (2059KB)(139)    收藏
为实现船舶轴系纵向振动固有特性的预报,该文基于QT平台开发了一款预报软件。软件的核心求解器采用MATLAB语言编写,求解算法采用霍尔兹法,并与ANSYS软件仿真结果、某实际轴系纵向振动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轴系参数变化情况下,轴系纵振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轴系纵振固有特性的参数主要有曲拐半径、曲臂厚度、推力轴承纵向刚度和材料弹性模量,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为船舶轴系减振降噪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船舶耐波性近期研究进展与若干评述
朱仁传, 徐德康, 王慧, 石凯元, 詹可
船舶    2022, 33 (03): 1-19.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2.03.001
摘要587)      PDF (1951KB)(1165)    收藏
船舶耐波性是船舶航行与作业最为关注的性能之一,是关于结构物与波浪相互作用的研究,涉及到的物理问题复杂,与外部气候条件、波浪环境和近岸深海海区有关,也与船舶本身的几何形状、尺度大小、遭遇浪向、航行速度、装载工况和船体的固有频率等密切相关。论文就船舶耐波性研究的水动力方法、研究趋势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近期耐波性若干关键研究进展和评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喷水推进技术发展综述
刘建国, 张志远, 戴原星, 孙翀
船舶    2023, 34 (06): 1-13.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6.001
摘要304)      PDF (1343KB)(557)    收藏
该文针对喷水推进系统的控制体、推力表征、喷水推进与相互影响等基础理论研究,喷水推进泵、进口流道、操舵倒航机构、低噪声推进器等喷水推进系统的核心设计方法、相关仿真评估与试验验证手段,以及喷水推进装置在高速军、民船舶与两栖车辆三大领域的典型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性论述。根据喷水推进技术特点以及其与现代技术发展的融合,提出了喷水推进与船体一体化系统设计、水动力设计从宏观走向微观、喷水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集成电力驱动的喷水推进系统、面向隐身需求的喷水推进协调设计等喷水推进技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日韩欧智能船舶的研究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魏梅, 潘放, 张大蕾
船舶    2022, 33 (02): 13-21.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2.02.013
摘要396)      PDF (765KB)(936)    收藏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智能船舶开始受到船舶行业的广泛关注。同时伴随着航运业对于环保、安全、经济等方面需求的不断增加,中日韩欧等世界各主要造船国纷纷投入到智能船舶的相关研究当中。然而,由于各自造船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不同,各主要国家对智能船舶研究具有不同的特点。该文分别研究了日、韩、欧典型智能船舶项目的研究现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研究路线和特点。研究发现:日本的智能船舶研究具有航运公司主导、局部到整体的推进方式、注重建立国际标准的发展特点;韩国的智能船舶研究具有船企主导产学研结合、发挥信息产业优势、分级发展的特点;欧洲的智能船舶研究以企业和科研机构牵头,以无人船为目标,以现有船舶改造为特点。论文在日欧韩智能船舶发展特点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对于我国智能船舶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陀螺减摇装置的船舶横摇减摇研究
刘义, 夏召丹, 汤雅敏, 张杰杰, 范佘明
船舶    2022, 33 (04): 124-131.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2.04.124
摘要264)      PDF (739KB)(493)    收藏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需要减摇系统来抵抗风浪,从而使其能够稳定作业,并提高安全性和船员的舒适度。陀螺减摇装置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减摇装置,其优点是其完全在船体内发挥作用,不需要足够的可移动质量来产生控制力矩。该文首先建立了船舶在随机海浪中的非线性波浪力扰动模型,并结合陀螺减摇装置工作原理,建立船舶与陀螺减摇装置联合动力学模型,分别为自然驱动和控制器驱动的2种陀螺稳定器模型,构造了相应的MATLAB Simulink船舶运动控制仿真框图。仿真结果表明:自然驱动和控制器驱动的陀螺稳定器都能通过轮子高速旋转和进动角变化的陀螺效应来减小横摇。与自然驱动的陀螺稳定器相比,控制器驱动的陀螺稳定器能更有效地减少船舶非线性横摇运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船舶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发展、困境及突破
张翼, 雷玉莹, 齐鸣
船舶    2024, 35 (02): 70-77.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4.02.008
摘要222)      PDF (1853KB)(238)    收藏
在数字化广泛推行的当下,造船业(特别是船舶设计)正面临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设计在提高了船舶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的同时,依然面临诸多难点,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进一步优化设计流程,从而更有效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自主可控,是目前亟需思考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船舶设计和数字化技术融合可能面临的难点,创新性地提出应对思路;介绍了船舶数字化设计平台如何通过统一的面向对象的数据管理核心、基于时间段的刷新机制等技术实现船舶总体设计的突破,为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数字化设计软件的研发探索了1条具有自主发展特色的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智能船舶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许维明, 瞿荣泽, 薛国良, 徐敏义, 祝晓, 刘志坚, 张奇奇
船舶    2023, 34 (04): 46-55.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4.046
摘要1432)      PDF (1699KB)(1102)    收藏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世界船舶工业和航运业逐渐聚焦于智能船舶,而智能船舶系统的研究则成为其关注热点之一。文章介绍了智能船舶和智能船舶系统,梳理智能船舶系统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总结国内外智能船舶系统的发展特点,展望智能船舶系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后期应通过国家智能船舶重点项目的引导,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系统设备的研发,有序推进各船型智能船舶系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核动力破冰船国内外设计规范研究
吴俊, 吴刚
船舶    2023, 34 (02): 100-106.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2.100
摘要219)      PDF (2517KB)(660)    收藏
该文从破冰船的设计需求出发,介绍了核动力破冰船适用的规范,并从极地低温、多冰以及地理位置偏远等风险要素分析破冰船设计规范的要点。首先对比不同船级社规范关于低温环境的定义,并从主机进气、液舱防冻以及脱险通道等方面解读防寒规范的设计要点;其次从防火安全、堆舱安全和防寒防冻要求,梳理总布置的相关要求;同时总结了结冰对完整稳性的影响、骑冰稳性以及破舱稳性等规范要求;最后对冰级舵系和冰级轴桨的强度校核规范进行分析。通过对以上规范的总结和对比,为今后核动力破冰船的设计研发提供规范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极地破冰船螺旋桨设计探讨
丁举, 王建强, 刘正浩, 周旻, 孔为平
船舶    2023, 34 (01): 175-184.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1.175
摘要410)      PDF (4609KB)(487)    收藏
螺旋桨是船舶的核心部件,破冰船螺旋桨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全船的快速性能、破冰性能、振动噪声性能和安全航行性能,故冰级螺旋桨设计是破冰船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确保螺旋桨性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冰级螺旋桨运行于冰水环境,螺旋桨设计时需要考虑冰块对螺旋桨的影响,而国内在冰级螺旋桨设计方面缺少经验。该文在对冰级螺旋桨特点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冰级螺旋桨设计流程(IPDP),以一型PC2级重型破冰船螺旋桨设计为例,给出了设计结果和模型试验的验证结果。研究表明:冰级螺旋桨负荷重、工况多,其设计流程不同于常规螺旋桨,需要特别关注螺旋桨主参数与船型参数的迭代设计,既要验证敞水域航行的快速性能和振动性能,又要验证冰区航行的快速性能和螺旋桨强度性能等;对高冰级螺旋桨,需要设计成桨叶可拆式定距桨型式,方便单片桨叶的维修更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LNG船技术发展趋势
楼丹平, 杨春华
船舶    2023, 34 (04): 19-27.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4.019
摘要518)      PDF (2990KB)(518)    收藏
随着全球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贸易的高速增长以及航运界对碳减排技术的高度关注,LNG船市场需求持续火爆。该文通过介绍LNG船型发展趋势、LNG船液货围护系统、液货操作系统、推进系统、节能减排技术、船舶智能化应用技术和配套技术自主国产化的技术发展趋势,指出LNG船关键技术未来发展的几个重要方向和趋势,旨在为我国LNG船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提供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极地船舶规范及其主要技术发展
曹晶, 王刚
船舶    2023, 34 (01): 61-71.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1.061
摘要372)      PDF (3651KB)(655)    收藏
通过梳理极地船舶国际公约、规范技术现状,分析中国船级社建立的极地航行船舶规范特点,并结合我国极地战略及发展需求,总结未来极地船舶规范的技术发展趋势。针对极地船舶破冰技术、防寒技术和航行及保障技术等重要关键技术问题,从船舶结构冰载荷技术、冰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计算、冰载荷激励下螺旋桨和轴系强度、极地船舶防寒设计与低温试验验证、极地操作能力评估和冰区操作船体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发展建议,为未来我国极地船舶规范体系的自主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两栖车辆发展——水上推进技术的需求与应用
孙旭光, 邱思聪
船舶    2023, 34 (06): 22-27.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6.022
摘要191)      PDF (1122KB)(315)    收藏
该文介绍了两栖车辆装备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在经过近几十年的技术更新与升级,已经实现由一代排水航行两栖车辆向三代水上高航速两栖车辆的跨越式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两栖车辆总体设计中滑行车体构型设计、水陆动力匹配设计、工况转换与控制,以及水上安全性等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指出新概念无人化两栖平台对未来两栖作战样式变化、非对称作战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对高功率电驱式喷水推进器、电控式矢量推进等水上推进技术提出了更为紧迫的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船用SCR技术现状及发展
林睿, 彭佳杰, 贺天智, 王树信, 童雨舟, 陈勇, 代黎博
船舶    2023, 34 (04): 69-80.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4.069
摘要435)      PDF (1415KB)(355)    收藏
船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技术是1项高效的NO X脱除技术,已经在船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环保要求调整与能源结构的变化,船用SCR技术也需要相应调整。目前船用SCR多使用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Urea-SCR)技术,此技术受船用燃料油中杂质及烟气排气温度影响较大。其中,船用燃料油中的硫(S)及碱性金属等物质含量高,对催化剂的毒副作用明显,限制了船用SCR的使用。船舶主要使用柴油机,决定了烟气排气温度变化区间,通过影响尿素水解产NH 3效果、SCR反应器布置形式及催化剂活性,最终影响尾气脱硝效果。上述现状表明,使用船用燃料油的船舶,带废气加热的LP-SCR系统设计将是SCR设计的重要方向;寻找产NH 3效率高及控制精确的安全NH 3源(或方式),对于船用SCR系统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燃料品质、降低烟气中毒副作用限制,可为研制发展船用新型低温、抗毒催化剂提供基础。由于碳中和目标,低碳、零碳燃料船舶将是全球趋势,使得燃烧后排气不同,进而导致SCR控制技术变化。零碳、低碳燃料组分单一且具有还原性,还具备作为SCR还原剂的潜力,因此利用燃料自身还原NO X的一体化处理SCR技术,将成为碳中和目标下船舶SCR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智能浮标系统的架构与关键技术
赖粤龙, 李凯, 傅雨佳
船舶    2023, 34 (04): 111-121.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4.111
摘要137)      PDF (1804KB)(358)    收藏
随着对海洋的探索开发,人类对海洋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海上浮标作为海洋水文气象的自动观测站,在技术的加持下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被运用到探索开发海洋的方方面面。但是,目前海上浮标的应用场景比较单调,其信息传输仍受到诸如气候环境、通信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为满足对海洋数据日益增长的需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海上浮标技术、海底光缆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智能浮标系统,并设想了这套系统的若干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国际海事组织航运碳排放政策下的船用碳减排技术研究
屈紫懿, 孔存金, 印洪浩, 张德荣, 杜敏
船舶    2024, 35 (02): 25-38.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4.02.004
摘要305)      PDF (1972KB)(293)    收藏
航运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碳减排的迫切性日益凸显。为降低碳排放,一系列国际航运业碳排放的政策法规已逐步进入到强制执行阶段,航运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文章通过对国际海事组织颁布的航运碳排放政策法规体系进行梳理与总结,从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对比研究各种碳减排技术在船舶领域中的可行性与适用性。碳捕集技术是当前航运业应对碳排放法规的1种直接有效的技术,文中基于船舶尾气碳捕集技术发展现状,结合远洋船舶运行特点和尾气排放特性,从技术要求、运行成本、能源消耗等方面分析远洋船舶使用碳捕集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提出船用碳捕集适用技术的建议及措施,并结合历史数据,对远洋船舶尾气碳捕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我国航运碳排放政策制定及船舶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30.7万t VLCC配备轴带发电机轴系综合优化设计
王鹏印, 沈会宇, 王海波, 王运才, 安乐
船舶    2022, 33 (06): 96-106.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2.06.096
摘要192)      PDF (1074KB)(407)    收藏
能源效率是当今航运界创新的主要方向,尤其是2013年1月1日IMO生效的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将能源效率创新推上了全新的高度。船舶用轴带发电机自从上世纪80年代推出以来 [1],经过了历次重大变革创新后,已逐步应用于大型集装箱船。然而在大型VLCC油轮上,轴带发电机因受空间、航速等诸多因素限制,暂无实船应用案例。该文基于全球首艘配备轴带发电机的VLCC开展轴系实船优化研究,考虑轴系扭振设备、轴承负荷分配、机舱空间布置、艉轴抽出需求等诸多因素影响,从轴系基本布置、轴系扭振计算和轴系校中计算等3个主要方面对VLCC的轴系开展优化设计,通过调整轴系数量、轴系材质、直径以及主机高度等措施,获得可行、高效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低成本轴系设计优化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人工智能技术在海上风机领域的应用综述
康艺柔, 陈鹏, 程正顺, 胡志强
船舶    2023, 34 (05): 12-23.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5.012
摘要351)      PDF (1828KB)(670)    收藏
我国海上风机目前发展迅猛,人工智能技术在海上风机领域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该文分析总结了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在海上风机的动力响应分析、运维监测、设计运维优化等多个方向的应用,涉及动力响应预报、功率预报、结构监测、故障诊断、控制优化、运维优化等,分析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较好地应对海上风机设计及运维领域的各项挑战。文中也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海上风机领域的应用前景及目前存在的几种主要限制因素,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极地通信导航及探冰设备现状与发展
郭鹍, 陆玮, 王兴川, 王庆鑫, 张启明, 孙雷, 靳碧耀
船舶    2023, 34 (01): 143-153.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1.143
摘要383)      PDF (3031KB)(598)    收藏
极地通信导航能力是船舶实现极区科考及安全航行的基础保障,目前国内对极区通信导航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有关惯性导航坐标系编排、卫星导航极区可用性和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等方面均有大量资料可供参考,但现阶段国产极地通导及探冰设备在极区高纬度航行工程应用尚存在空白。为从系统层级解决设备在极区的工程应用问题,该文结合理论分析极区环境的特殊性、船基座方式对通导探设备性能的影响,对探冰雷达、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电子海图及卫星通信等设备在极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通导探冰设备设计思路,探讨了国内通导及探冰设备后续研发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面向中低速船的浸没式喷水推进技术
蔡佑林, 张恒, 陈刚, 邱继涛, 汲国瑞, 王建强
船舶    2023, 34 (03): 92-96.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3.092
摘要376)      PDF (1144KB)(412)    收藏
浸没式喷水推进方式是传统船舶喷水推进技术的新发展。文中针对该类喷水推进型式,从概念出发,系统分析了推进效率、装置与船体的相互影响、推进泵的比转速,首次建立了以船体与推进装置主要参数描述的比转速及喷水推进船进速系数的数学模型,论证其应用的航速与推进泵比转速范围,揭示其高效机理,并通过案例进行验证。该文掌握了装置主要参数随喷速比与转速的变化规律,为浸没式喷水推进装置的发展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LNG船舶船岸匹配及实操要点研究
张坤
船舶    2023, 34 (03): 97-106.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3.097
摘要215)      PDF (1815KB)(442)    收藏
船岸匹配校核是船舶安全靠泊、离泊及进行高效作业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LNG船舶靠泊开展装卸作业前船岸匹配校核程序进行确认与分析,归纳总结匹配校核的基本流程,重点就如何开展船岸间信息交换、资料收集和系泊分析等,指出作业中实际操作的控制要点,突出船岸匹配校核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针对靠泊船舶装卸作业过程中实际操作环节监控、船岸安全检查、港口国安全检查及已通过匹配校核的船舶长期未到港的复审工作提出要求及合理建议,列举匹配校核不充分导致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处理措施,以指导其他岸站充分开展匹配校核工作、进行船岸界面安全检查及港口国安全检查,安全高效完成靠泊船舶的对接、作业、离泊及再次靠泊等相关工作,提高岸站的船舶作业效率,实现泊位运行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及船舶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于全虎
船舶    2024, 35 (01): 96-108.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4.01.009
摘要315)      PDF (2154KB)(503)    收藏
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已步入全面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发展阶段,内河水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双碳”战略的实施将要求内河水运及其核心要素的船舶技术必须实现创新发展。该文通过梳理提炼国内外内河水运以及船舶发展的现状与相关政策演变,分析创新技术研究进展与典型案例,对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及船舶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未来内河水运基础设施与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深度融合,岸基控制中心作为关键性设施和船舶能源供给设施网联化;船舶则向着船型标准化、谱系化、智能化、少人化、能源绿色化及多元化、电力推进主流化等方向演进;船舶编队航行成为创新运输模式。文中所探索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及船舶技术的变革方向,可为建设新一代内河水运体系和研发先进船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极地海冰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工程应用——以南极冰上卸货为例
王庆凯, 李志军, 卢鹏
船舶    2023, 34 (01): 137-142.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1.137
摘要199)      PDF (1896KB)(349)    收藏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极地海冰研究,在海冰的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但相关工程应用研究发展相对缓慢。随着极地航运价值的日益显现,我国愈发重视极地海冰工程性质的研究。海冰物理和力学性质是关键的海冰工程参数,决定了冰工程的合理设计和安全运维。该文利用2019年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在普里兹湾固定冰区提取的完整冰坯,在低温实验室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的海冰三点弯曲试验,获得了海冰弯曲强度和有效弹性模量。文中将海冰弯曲强度、有效弹性模量与海冰孔隙率建立关系,利用弯曲强度下包络线和有效弹性模量上包络线评估了南极普里兹湾固定冰的承载力,为南极冰面卸货提供了安全保障。该研究利用海冰物理参数获取海冰力学参数,进而设计冰层承载力,为海冰工程应用提供了有益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高速排水型水面船舶泵喷推进技术发展现状
江佳炳, 丁江明
船舶    2023, 34 (06): 14-21.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6.014
摘要97)      PDF (1381KB)(287)    收藏
水面船舶泵喷推进器是一种适用于大中型高速排水型船舶的泵类新型推进器,具有高效、高功率密度、低振动、低噪声等性能优势。该文首先介绍了高速排水型水面船舶泵喷推进的结构形式与工作原理,以及与尾板式喷水推进等其他推进方式的差异,然后依序介绍了支架型、舱体集成型与线性抽吸型3类不同技术方式的水面船舶泵喷推进器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文中归纳总结了水面船舶泵喷推进技术的国内外整体发展趋势,该工作致力于梳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现有发展成果与技术不足,为该类新型泵类推进技术今后重点研究方向的确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典型推进器在高性能舰船中的应用
肖海松, 潘露峰, 史泽宇, 郑昊然
船舶    2024, 35 (03): 43-51.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4.03.004
摘要105)      PDF (2037KB)(137)    收藏
推进器是舰船实现航行的核心设备,而推进器的选择又是影响舰船战斗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该文以高性能舰船装备与技术发展为切入点,概述了典型推进器的发展现状,聚焦推进系统与舰船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舰船多工况变化、高航速、低噪声等要求对推进技术发展的影响,以及特种螺旋桨推进、喷水推进等推进器技术对舰船性能的提升这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文中以某600 t执法平台与瑞典海军某舰艇为研究对象,基于实船和模型试验数据,对比了采用螺旋桨推进器和喷水推进器对舰船阻力性能、操纵性能和噪声的影响,并结合国内高性能舰船发展现状,面向舰船总体性能提升需要,展望了推进器技术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船用氨燃料供给系统设计和CFD仿真
孙瑞, 黄朝俊, 宋秀丽, 刘建成, 司徒颖峰, 易志金
船舶    2023, 34 (04): 81-88.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4.081
摘要321)      PDF (1770KB)(414)    收藏
该文基于氨燃料动力的船舶主机需求,展开液氨加压供给和氨捕捉设计。文中设置三段式增压并具有缓冲罐的供给方式,针对燃料罐形式、阶梯加压、消除管路气阻、惰化防爆以及氨排放捕捉等关键点展开分析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显示,燃料回流汇入压力在预设区间内,该设计可实现增压增温后稳定供给主机,且有效实现氨排放的捕捉和处理。系统分析表明:采用半冷半压式燃料罐,结合两级泵和缓冲罐,组成三段式增压,具有可行性和稳定性;而采用水雾喷淋结合吸附器可有效捕捉氨和控制氨排放在22.8 mg/m 3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国内外极地海冰业务化预报系统概述
刘娜, 梁曦, 李明, 田忠翔, 赵福, 孙启振, 李宝辉
船舶    2023, 34 (01): 30-39.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1.030
摘要324)      PDF (4172KB)(590)    收藏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海冰快速减少背景下,极地海冰预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极地海冰预报能力是极区船只航行以及极区能源开发与保护等许多领域和方面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国发展并建立极地海冰预报系统,极地海冰业务化预报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对海冰数值动力模拟进行模型开发、检验和验证,使模式结果不断向观测值靠拢,以实现灵活、强大的海冰模拟的目标,提高对极地海冰演化的预测。我国的极地海冰业务化预报系统在准实时同化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的基础上,实现了卫星观测海洋表面温度数据的融合,解决了极区观测变量数据同化技术中海冰–海洋界面物质和能量的协同调整的难题,为极地科考和商业航行提供更精细化、更准确的海冰预报服务能力。文中简要介绍国内外极地海冰业务化预报系统的现状,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难点与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海上风电机组安装施工方法现状、研究进展与展望
金晶哲, 高震
船舶    2024, 35 (03): 1-20.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4.03.001
摘要197)      PDF (6710KB)(235)    收藏
随着全球海上风电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风机单机容量不断增加以及风电场逐渐向深远海发展,海上风机在安装施工方面的难度与成本不断上升。为应对这一形势,需要深入研究和细化适用于大型风机(10 MW及以上)在较深水域和恶劣海况下的安装方法。因此,该文整理和介绍了目前海上风电机组的主要安装方法和海上风电安装船的特性以及在未来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对现阶段海上风机安装难点进行总结。文中进一步回顾了海上风机安装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展,并详细讨论了将数值模拟与风机安装的计划阶段和现场施工阶段相结合的方案,以提高安装效率,保障安全施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2023年世界船海市场评述与2024年展望
魏梅, 周贻来, 高珏, 汪颖异, 潘放
船舶    2024, 35 (01): 1-18.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4.01.001
摘要350)      PDF (4676KB)(582)    收藏
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由2022年的3.5%放缓至3.1%,但表现出明显的韧性,全球不同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分化加大。随着全球疫情管控的放开和地缘冲突的增加,大宗商品贸易受到扰动,2023年海运贸易仍预计增长2.4%。船舶行业的市场基本面稳定向好,市场主要指标保持增长,以载重吨计,新船订单量同比增长25%,完工交付量增长12%。其中油船新船订单同比增长356.6%,散货船新船订单同比增长33%,集装箱船和气体船则有所回落。中国新船订单量在主要造船国中保持领先,占全球市场份额68%。采用绿色替代燃料的双燃料船舶订单持续增长,占全球订单的34%。预计2024年船舶行业或将维持上行趋势,尤其是散货船和油船。脱碳进程的加快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为船舶航运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风浪联合作用下翼型风帆助推船舶稳性分析
王永功, 刘颜硕, 李红霞
船舶    2022, 33 (04): 98-104.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2.04.098
摘要255)      PDF (796KB)(291)    收藏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翼型风帆助推技术日益受到重视。海洋风能可借助风帆结构推船前进,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但同时也会产生作用于船体的横摇力矩。风、浪随机载荷联合作用,为风帆船舶在波浪中的动稳性预报提出了新挑战。为此,考虑了多组风谱、浪谱、风向和浪向,采用谱分析法和时域分析法研究了风浪联合作用下船舶动稳性。谱分析法未考虑系统的非线性,时域分析法考虑了横摇回复刚度的非线性。研究发现风谱对目标船舶动稳性影响很小,波浪谱影响较大;针对该文算例,横摇非线性不可忽略。研究结论可为风浪随机载荷联合作用下翼型风帆助推船舶动稳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大型甲醇双燃料散货船设计研究
蒯晶晶, 卢华
船舶    2024, 35 (01): 109-117.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4.01.010
摘要237)      PDF (2118KB)(348)    收藏
为了满足日益严苛的碳排放环保要求,该文以21万t常规燃料散货船为基础,开展以甲醇燃料作为船舶推进动力的关键技术研究,包括甲醇燃料储存舱的布置、甲醇燃料注入和供给系统的设计、甲醇燃料应用的安全和消防要求等,从而开发出某型21万t甲醇双燃料散货船。该船型满足国际海事组织MSC.1/Circ.1621导则和IGF Code规范要求,采用全宽式尾部甲板,2个甲醇燃料舱布置在船舶尾部机舱棚两侧,既不影响货物装卸,也不减少货舱容量。在甲醇燃料模式下,该船消除了颗粒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氮氧化物排放满足IMO Tier III标准,船舶能效设计指数可满足第3阶段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极地船舶舾装设备国产化技术现状与展望
张海瑛, 汤霄扬, 闫凤超, 陈鹏
船舶    2023, 34 (02): 107-111.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2.107
摘要186)      PDF (1791KB)(533)    收藏
极地船舶(尤其是高冰级破冰船)的露天设备需要承受极低的设计服务温度,其舵机和侧推装置需要满足附加冰载荷要求。该文从救生设备、甲板机械和操纵设备等舾装主要设备的规范角度,分析设备设计输入要求,结合国内外已交付高冰级破冰船的设备配置及布置位置分析,为今后舾装主要设备国产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大型集装箱船横置C型LNG燃料罐鞍座结构设计优化
陈乐昆, 张思航, 韩钰
船舶    2023, 34 (03): 63-69.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3.063
摘要159)      PDF (1542KB)(364)    收藏
双燃料推进环保船舶正成为新造船的主流选择,为最大化舱容利用率,兼顾集装箱船舱内的结构尺寸特点,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将C型LNG燃料罐横置在上层建筑下方的船体内。相较于LNG运输船,船体承受的载荷发生较大变化,传统鞍座结构不具备足够的安全性。该文提出一种优化鞍座布置方案以及鞍座结构设计,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鞍座结构及其支撑加强结构进行强度及疲劳分析,并与传统鞍座设计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的鞍座结构可以明显改善应力分布,提高疲劳寿命。可为采用C型LNG燃料罐的大型集装箱船的鞍座结构设计提供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LNG运输船/ LNG燃料动力船应急切断(ESD)阀的应用
林蓁, 郑志敏, 杨梦婕
船舶    2022, 33 (03): 132-140.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2.03.132
摘要236)      PDF (1336KB)(369)    收藏
应急切断(ESD)阀是LNG运输船及LNG燃料动力船上重要的设备。对于ESD阀,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IGC Code)和国际气体及低闪点燃料动力船舶安全规则(IGF Code)上都有一系列要求。文章通过某LNG运输船及某大型LNG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上ESD阀的应用为例,对于ESD阀的关闭时间、实现型式和适用范围等进行了研究;阐述了ESD阀相较于常规遥控阀的特殊设计,比较了IGC和IGF对ESD阀要求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船舶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
唐友刚, 王丽元, 刘峥, 刘利琴, 李焱
船舶    2022, 33 (04): 1-14.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2.04.001
摘要170)      PDF (1127KB)(436)    收藏
海洋环境作用下的船舶运动和稳性,是一个完整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在考虑海洋环境对船舶作用载荷的非线性和船舶运动固有的非线性响应特性方面,我国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创新的理论成果和应用成果。该文总结了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开展船舶非线性运动响应和稳性的研究方法,揭示了船舶运动失稳、大幅运动响应直至倾覆全过程的非线性动力特性。重点介绍了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中船舶参数横摇、骑浪/横甩等现象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及主要研究结论。该文给出的非线性动力学方法与耐波性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为船舶运动和稳性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导管螺旋桨水动力特性仿真分析
陆德顺, 孙铁志, 张桂勇
船舶    2023, 34 (06): 102-110.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6.102
摘要101)      PDF (1423KB)(230)    收藏
为探究导管对螺旋桨水动力特性的影响机理,该文基于RANS方法选用SST k- ω湍流模型,对有无导管、导管与螺旋桨是否共轴转动、不同截面形状导管的设计方案进行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设计方案下流场结构特征、螺旋桨水动力特性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导管的存在能够降低螺旋桨净推力而增大总推力,且能够降低扭矩;导管随螺旋桨共同转动,会使扭矩大幅增加;导管的截面形状对螺旋桨水动力特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截面厚度和尾缘收缩率上,厚度变化导致前缘段线形变化,对净推力影响较大;尾缘收缩率会导致尾缘段线形变化,对推力影响较小,反而会使扭矩增大。基于以上结果,初步明确了导管对螺旋桨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为后续导管推进器的设计提供了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渔船新能源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石珊, 徐天南
船舶    2022, 33 (05): 29-37.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2.05.029
摘要175)      PDF (2674KB)(404)    收藏
在气候与政策的夹持下,渔船新能源技术发展迫在眉睫。该文通过将船舶新能源技术进行分类,介绍其具体形式及在国内外渔船的应用现状,分别指出各类技术在应用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比论证了新型燃料动力是渔船新能源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分析了各新型燃料的发展前景;最后针对中国新能源渔船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海上火箭热发射过程中发射平台耦合运动响应分析
王阳, 王宝来, 刘大辉, 王照洋, 滕瑶, 王寿军, 张池
船舶    2022, 33 (06): 37-46.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2.06.037
摘要176)      PDF (1135KB)(393)    收藏
在海上火箭热发射工况下,以海上发射平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Realizable k- ε湍流模型以及三维势流理论,进行火箭尾流冲击载荷以及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的平台时域运动响应研究。对比分析了2种海况下海上发射期间发射平台的垂荡、横摇、纵摇以及艏摇4个方向的运动,通过分析计算,海况一比海况二更有利于火箭和海上发射平台的双向安全且应避免发射平台横浪时进行海上热发射。此外,提出了1种海上发射工况下尾流冲击的简易计算方法并得到了单拉瓦尔管燃气尾流冲击的压强时历曲线,为后续发射平台的结构性能以及运动性能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工程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极地破冰科考船建造关键技术
蔡乾亚, 王曙光, 赵振华, 丁筠
船舶    2023, 34 (01): 98-109.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1.098
摘要189)      PDF (7334KB)(314)    收藏
为系统性解决未来中国极地船舶建造工艺瓶颈,该文总结了“雪龙2”号 建造过程中“冰、寒、科考” 的一系列工艺技术难题,从总装厂建造工艺出发,梳理了破冰结构建造、御寒技术设计及极地科考设备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关键点,取得了极地破冰科考船建造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出了结构建造技术优化、防寒系统设计等方面要点;初步构建起面向极地破冰科考船全寿命周期的精细化建造工艺技术体系,并就重型破冰船开展了建造技术预研攻关,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船舶新燃料LNG动力系统改装的设计分析
马超超, 郑健, 郑志敏
船舶    2023, 34 (04): 89-96.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3.04.089
摘要162)      PDF (2409KB)(278)    收藏
随着国际社会对低碳减排日益重视,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燃料作为目前最重要的过渡清洁能源受到较多关注,已有一些船东开始对船队进行清洁燃料动力改装,但对于大型船舶新燃料动力系统的改装有一定考验与难度。该文以15 000标准箱大型集装箱船LNG动力改装为例,以LNG燃料舱、主机、发电机及锅炉、供气系统、加注系统和辅助系统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研究新燃料系统改装的一些设计方法,为当下新燃料动力系统的船只改装提供设计方法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大型FPSO应急关断系统设计研究
刘国贞
船舶    2022, 33 (05): 113-121.   DOI: 10.19423/j.cnki.31-1561/u.2022.05.113
摘要132)      PDF (1827KB)(336)    收藏
该文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30万吨级FPSO为依托、以中央控制系统总体架构为切入点,着重阐述应急关断系统的配置、关断逻辑和主要功能特性。根据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海上生产装置安全设计规则,在设定安全关断层级、火气分区的基础上,创新研发出一套适合巴西海域大型浮式生产设施的安全关断系统因果逻辑,结合全船各系统和海上生产实践,关断原因尽可能考虑周全、火气表决逻辑清晰,逐一阐述各级关断结果中需要切断的设备和系统,并首次引入风闸分区相关的关断理念。火气关断和应急关断的核心目的,是使其关断结果对FPSO上部工艺流程的影响最小,并能最大限度保证人员安全和生产的连续进行。文章最后总结了此关断方法不同于传统FPSO应急关断系统设计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